二年級數學組教研活動記錄
時間: 2022年3月10日下午第一節
地點: 學校四樓圖書館
參加人員: 張明剛、蘇艷華、李雅男、陳文秀
中心議題: “愛學課堂”背景下的數學實踐活動設計與分析
記錄人: 蘇艷華
教研活動主要流程:
1.李雅男、陳文秀兩位老師進行《認識軸對稱圖形》課例展示。
2.教學處張明剛主任進行課例點評。
3.蘇艷華老師結合教材、課例課堂實踐活動設計、課后實踐作業設計等內容展開說課。
4.全體參加人員結合蘇艷華老師說課內容展開教研。
教研主要內容記錄:
1.教學處張明剛主任點評課例。
兩節展示課例的優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具準備充分,內容、形式豐富;(2)能夠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開展教學,設計了豐富的課堂實踐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動手折、畫、剪,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3)多媒體技術手段運用恰當、合理,教學設計層次清晰、重難點突出,課堂調控也較好。(4)注重了語言的嚴密性和細節問題的指導。
兩節課例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課堂個別教學環節處理層次不夠清晰,追問問題不夠準確、嚴謹;(2)課堂評價形式較為單一;(3)板書設計略有欠缺,“折、畫、剪”實踐活動的作品應體現在板書上。
2.蘇艷華老師對課堂實踐活動設計、課后實踐作業設計等內容開展說課。
二年級下冊認識軸對稱圖形,教材并沒有給出軸對稱圖形的嚴格的數學定義,只是讓學生通過直觀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即沿對稱軸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因此,在本學段教學時,我們要通過各種課堂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多觀察、多操作,為后續四年級的學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
本次展示課例中我們設計了多個小的課堂實踐探究活動,具體如下:(1)通過對折愛心、飛機、蝴蝶實踐經驗,探究圖形共同點,進而歸納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2)辨析圖形是否為軸對稱環節,繼續通過“折一折”對圖形“B”“平行四邊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進行驗證探究,突破學生認知難點,深化學生概念認知;(3)設計“創造軸對稱圖形”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折、畫、剪”進一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深化學生的認知體驗。(4)拓展練習環節,設計對折剪洞的小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點,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展開后延。本節課后,可開展感受“對稱美”的實踐活動。除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美外,可以讓學生完成相關實踐作業。作業可以設計為:以軸對稱圖形為主要元素,結合其它美的元素進行創作。蘇艷華老師還向各位老師展示了自己以往教學中類似實踐作業的學生作品。
3.全體教師共同教研。
張明剛主任首先肯定了教研組老師們對本節課例課堂實踐活動的設計,內容豐富、層次清晰且環環相扣,后續類似課例可以繼續沿著這個思路進行活動設計。針對實踐作業設計,張主任和老師們一致認為選題合適,但在學生實踐以前,可以用“PPT”等形式進行以往相關作品展示,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同時注意不要限制住孩子的思維和想象,鼓勵學生開展自我創作。
山東省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