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
活動主題:把握情感主線,發展語文素養
活動時間:2022年3月22日上午
活動地點:圖書館閱覽室
人員:田青 孫瑜 何延云 韓永輝 孫文靜 張蕾(?。?
活動過程:
孫瑜:各位老師,因為張蕾老師下周要上“每人一堂課”的展示,所以咱們今天教研活動的主題是結合《母雞》一課的教學過程,討論如何引導學生抓關鍵詞把握文章情感主線。咱們先邀請田主任給大家提出次此次教研的要求。
田青:首先肯定咱們教研組在前期的教研過程中,非常的踏實,用心,從咱們孩子們完成的第二單元的思維導圖和恐龍演化過程的繪畫就能看出孩子們在大家研討之后的學習效果還是特別好的,尤其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并提升了學生的提煉、整合、總結和展示的能力。接下來我建議咱們教研組在充分研讀第四單元課文的基礎上,也能繼續發揮創意,提高課堂效率,充分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孫瑜:謝謝田主任的肯定。那么咱們先請張蕾老師結合前期備課情況,跟大家說一說對于《母雞》一課的思考吧!
張蕾:那我先從本單元的單元主題說起吧!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作家筆下的動物”;語文訓練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本單元第一篇課文《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文章,本課也是老舍的作品。兩篇課文在表達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所以,我打算將對比閱讀作為一個重難點開展教學,提高學生領悟表達能力?!赌鸽u》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描寫了自己對母雞由“討厭”到“不敢再討厭”的態度變化,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我打算緊緊圍繞這一感情線索,全文共10個自然段,結構清晰,語言嚴謹而又生活化,讀起來令人倍感親切。課文中有兩句話直接描寫了作者對母雞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態度。第一句在第1自然段,開篇就說:“我一向討厭母雞?!绷硪痪湓谡n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闭n文第4自然段“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起過渡作用,這件事也是“我”情感轉變的轉折點。借助過渡段,課文的脈絡清晰可見。
孫文靜:我認為張蕾老師抓住這個情感主線來進行備課,整體思路已經很清晰啦!我覺得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凸顯一下語文訓練要素的培養。我認為本文在語言表達方面很有特色:老舍善于捕捉平凡生活中的小事,對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場景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使母雞的形象躍然紙上。文章前半部分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而后半部分,又具體描寫了母雞如何保護小雞雛們的安全,為小雞雛們找食,還耐心地教小雞雛學習“啄食、掘地、洗澡”的生活本領,真實、生動的細節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同時,從文字中流露的作者情感由“討厭”到“不敢討厭”,先貶后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變化。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這種對比進行反復和強化,從而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韓永輝:我也認為全文語言很有特點,老舍先生善于運用了口語化的表達,讓課文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等語句,加之兒化音的使用,讀起來通俗易懂、親切舒服。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藻,語言卻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細細讀來,母雞的形象深入人心,煥發出的母性光輝令人感動。而且,本課編者第一次將“用詞嚴謹”納入課后題,這也是作者用詞方面的獨特之處。老舍寫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學生通過品味語言,真切地感悟到作者在語言表達上的這一特點,進而體會到“用詞嚴謹”對感情表達的重要作用。這也可以作為我們教學上的一個亮點,引導學生關注和學習。
何延云:對,我也同意兩位老師的看法,老舍善于運用群眾口語,充滿了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所以在學習感悟“討厭”的情感時,我們可以以讀代講,引導學生用朗讀表現作者對母雞的討厭,更利于學生接受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
孫瑜:各位老師都對這一課進行了深入的解讀,給張老師提出的這些教研點也都很精準,我想就課堂呈現形式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建議張老師能在整體感知關節,結合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的結構,在梳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情感變化的主線,并借助過度段,中心句,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結構,形成整體認知。這個表格也可以放在學習單中作為自主學習的重要方面,這樣也會相應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田青:孫老師提出的這個想法很好,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也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關于剛才幾位老師提到的課文語言特色這一點,我覺得張老師還是要緊緊把握語文訓練要素的目標來開展教學,比如課后練習題中提到的“用詞嚴謹”,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等方法體會落實。尤其是學習5—8自然段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這種抓關鍵詞體會文章情感的方法落實到位。
孫瑜:對,可以拿出5—8自然段中的一段,作為學習的示范,引導學生學習這種閱讀理解的方法,然后小組學習進行遷移運用。這個我們可以在后期的試講中在邊試講邊研究。
張蕾:感謝各位老師和我一起研討這節課,聽了大家的意見,忽然發現這一課可以挖掘的內容很豐富,我回去會好好整理,也請各位在我試講時能來聽課,給予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田青:咱們這次教研組活動,能看出各位老師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也的確在群策群力,幫助張蕾老師成長進步,我們也期待下周張老師精彩的課堂展示。更希望你們教研組能繼續保持這樣嚴謹、積極的教研作風,切實提高教學研討的效果。
孫瑜:感謝田主任的指導和點評,我們一定會再接再厲!
活動效果: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們認真討論交流了《母雞》一課的教學要點,結合這一課的語文訓練要素探討了在課堂上呈現和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并對本文的教學過程達成了以下兩點共識:
1.自讀自悟,讀中感悟。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教學中我們要著重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的變化,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反復誦讀相關語句,體會母愛的偉大。
2.把握關鍵詞句,體會情感變化。將抓關鍵詞句,感受母雞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嚴謹作為本課教學過程中要凸顯的語文訓練要素,通過自主學習、展示交流、學法總結和小組學習、學法運用等流程落實語文訓練要素,能體現教學的層次性。引導學生在文本的學習過程中有章可循,為今后的學習交流做鋪墊。
3.前后聯系,感悟寫法。將前后課文聯系起來教學,感受老舍先生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和表達情感的方式。如將描寫母雞叫的句子,與《貓》中相關句子進行比較,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學生很自然地體會到同樣是寫叫聲,表達的情感是完全不相同的。
山東省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