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山東省實驗小學三(2)中隊的韓亞妤。這學期的《趙州橋》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發了我對現代橋梁濃厚的興趣。我充分利用這次暑假紅領巾線上尋訪活動,詳細了解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淵源,而其中最令我敬佩的就是這座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爺爺,他就是我心中最閃亮的星。
一橋連三地,海上天塹變通途。孟凡超作為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從2004年介入港珠澳大橋可行性研究至建成通車,傾注了他長達15年的耕耘與澆筑。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走進中國夢的踐行者----孟凡超爺爺的故事吧。
“星”檔案
姓名:孟凡超 出生:1959年
民族:漢族 籍貫:四川遂寧
畢業:重慶交通大學 橋梁與隧道專業
任職: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
獲獎情況:榮獲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中國交通建設十大橋梁人物等稱號;榮獲“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茅以升橋梁青年獎”等。
孟凡超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與橋結緣近40年,他先后主持、參加完成了近30座國家級特大型橋梁的勘察設計工作,包括廈門海滄大橋、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主橋、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浙江錢塘江嘉紹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馬來西亞檳城第二跨海大橋等,最著名的便是港珠澳大橋。
有一種奇跡 叫中國速度
港珠澳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稱它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條連接香港、澳門、珠海,全長55公里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橋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于一體,凝聚著中國實力與中國智慧,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領域的多個第一。
這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復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當初大橋的設計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港珠澳大橋可行性研究耗時約六年,這中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挑戰。“超級工程”背后有“超級創新”,在設計港珠澳大橋時,孟凡超提出的“四化”建設理念,成為中國橋梁工程建設的典范,創造了221天完成兩島筑島的世界工程記錄,縮短工期超2年。港珠澳大橋,見證著中國速度。
2018年10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鄭重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個曾經被外國專家斷言“中國人無法做到”的工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用不到10年的時間建成通車,創造了400多項新專利,7項“世界之最”。
匠心精神澆筑“大國重器”
在世界橋梁建設行業當中,有句流行語: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則要看中國。如今,“中國橋梁”,不僅一次次刷新世界橋梁之最的記錄,更成為代表“中國制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和彰顯綜合國力的重要符號。
當我們感嘆這項被外媒稱之為“新世界七大奇跡”的工程時,也別忘了它的締造者——孟凡超們長達15年的耕耘與澆筑。正是許許多多像孟凡超這樣的匠人,用他們專注的匠心,將一片片精心創作的圖紙,打造成一個個“大國重器”,為中國貢獻了一張張閃耀的新名片。這背后,是毅力,是執著,更是對科學、對國家的虔誠;這背后,也是無數勞動者的汗水和智慧的結晶。
習近平主席在接見孟凡超爺爺和大橋建設者們時說道,“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你們功不可沒,勞苦功高,這就是你們的人生價值,要為自己感到自豪,我們也為你們感到自豪。”
孟凡超爺爺用匠心刷新了中國速度,他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橋梁工程的建設發展,他本人更是被稱為中國橋梁進化史的縮影。他就是我心中那顆最閃亮的星!
我的尋訪歷程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電影、央視《人物》節目專訪、《大國工匠人物志》、圖書《大國工程》、網絡新聞等等,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收集整理資料。一路尋訪,一路感動,一路振奮。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我心目中最閃亮的星做了一份電子小報,內心還是久久不能平靜。為我國有這樣一群敢于擔當的大國工匠感到驕傲,更因身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感到自豪!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孟凡超爺爺用求真務實、敢于創新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為我們每一名少年隊員樹立了榜樣。孟爺爺常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習是一件終生都要為之執著追求的事。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隊員,要時刻保持一顆進取的心,持之以恒。立志長大后為祖國的建設不懈奮斗!